当前位置: 主页 >> 查题库>> 文科生题库

2024高考语文真题+答案 新课标 II 卷

发布者:考生查查网 发布时间:2025-02-14

1.答案A.

【解析】

根据材料一的内容,首先明确登月舱即将着陆月球,此时人们紧张期待,故先排⑥“紧张期待”。接着,登月舱着陆,宇航员出舱,故接②“登月舱着陆月球”。然后,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下扶梯,踏上月球,故排④“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”。随后,阿姆斯特朗发表感慨,故接①“阿姆斯特朗发表感慨”。接着,是奥尔德林也走下扶梯,踏上月球,故排⑤“奥尔德林也踏上月球”。最后,人们庆祝登月成功,故排③“人们庆祝登月成功”。因此,正确的排序是A.⑥②④①⑤③。

2.答案D

【解析】

“玉兔二号”在月球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“玉兔一号”,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数据,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。“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学数据”错,材料三原文为“‘玉兔二号’探测到了冯·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,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,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”,只是说探测到了“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”,并未说“全新的科学数据”。因此选择D。

3.答案D

【解析】

从材料一的成功登陆月面,到材料二“探测到……不同的地下层”,再到材料三 的月背征途,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。“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”错,材料二只是将两者进行对比,并没有对“阿波罗号”提出质疑。C.“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”错,材料三中的“世界上首个”“首个世界第一”等词语,主要表明“嫦娥四号”探测器取得不凡成就,并没有表现驾驶员团队激动的心情。A.“烘托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”错,从材料一来看,“此时此刻,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……期待着”“此时此刻……人们鸦雀无声”等语句,主要是表现了人们对登月成功的激动和喜悦。因此选择D。

4.答案

《<月背征途>推荐序》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以下帮助:①它提供了本书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,让读者了解月背征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;②它点明了本书的主要内容,包括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,以及他们探索月背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;此外,推荐序还评价了本书的价值,强调其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和航天,激发科学兴趣和追梦精神;③推荐序还提出了对读者的希望,鼓励年轻人沿着航天人的足迹,去探索未知,追逐星辰大海。

5. 答案

“科学无国界,科学家有祖国”在中国航天人身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①中国航天人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,邀请国际社会围绕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,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理念。②中国航天人成功实施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任务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这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。此外,中国航天人秉持着为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理念,展现了科学家胸怀天下的情怀。③中国航天人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,为人类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,取得了科学成果,这也是科学无国界的具体体现。同时,他们始终牢记科学家的祖国情怀,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
6.答案D.

【解析】

“现在她可以说了”而“从前没有告诉他”,表明叶桃与恋人相处时也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纪律。“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,让年轻的陈千里琢磨不透”错误,根据原文“她是个爱打扮的姑娘,可到了南京,她几乎不再穿旗袍,而是改穿列宁装,头发剪得短短的,像个女学生”,可知叶桃的性格不是活泼多变,而是“坚强独立,有理想,有信念,有担当”,故选项错误。B.“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”错误,根据原文“除了这家的橘红糕和酥糖,她还喜欢一个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,总是在瞻园门口那一带叫卖”,可知她喜欢吃零食,喜欢桂花糖芋苗,只是她的一些习惯而已,并不说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,故选项错误。C.“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,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”错误,根据原文“那些日子他很少见到叶桃,她好像整天都非常忙碌,就算见到他也很沉默,问多了,她会忽然发火”,可知叶桃“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,半天不理他”并不是因为斗争经验不足,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,而是因为她非常忙碌,非常辛苦,对陈千里有所误会,故选项错误。因此选择D。

7.答案C.

【解析】描写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笑的细节,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。

“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”错误,机要室另两个女人的“同情地朝他微笑”和门房的“朝他笑”,是以“笑”写“紧张”,营造了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,而不是“反衬”。因此选择C。

8.答案

①两人日常交往中,叶桃总是先离开,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;②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,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,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;③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,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,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。

9.答案

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,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;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,情节脉络清楚;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,使人物形象更丰满;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,过去与现在、回忆与现实相交织,将谜团逐一解开,行文跌宕起伏。

10.答案:B D H

11.答案A.【解析】燕,同“宴”,指宴饮,成语有“新婚燕尔”,其中的“燕”字意思与此相同。“新婚燕尔”中的“燕”是快乐的意思,不是宴饮。因此选择A。选项B,“怪”是以……为怪,意动用法,与《师说》中“不耻相师”的“耻”用法相同,正确;选项C,“为寿”是向尊长敬酒并祝长寿,《鸿门宴》“沛公奉卮酒为寿”的礼仪与此相同,正确;选项D,“式”同“轼”,指扶轼,与《周亚夫军细柳》“改容式车”的“式”意思相同,正确。

12.答案C.

【解析】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,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,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;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,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。

“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”错误,原文是“竟不易太子者,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”,意思是最终没有更换太子,是留侯当初招来的这四位贤人的功劳。因此选择C。

13.答案

(1)我寻找你们好几年,你们逃避我,现在你们为什么跟从我的儿子交游呢?

(2)秦军撤退返回,不侵犯魏国边境的原因,是钦佩段干木的操守,尊重魏文侯的礼义。

14.答案

王充认为,“太子敬厚四皓,以消高帝之议”与“魏文式段干木之闾,却强秦之兵”的相似之处在于:二者都通过礼贤下士的举措来达成目的。魏文侯礼遇段干木,使秦军不敢进犯;汉高祖的太子恭敬厚待四皓,消除了汉高祖更换太子的想法。

参考译文

材料一:

魏文侯接受了子夏的教导,对段干木非常敬重,每次经过他的家门,都会恭敬地俯身按车轼表示敬意。秦国曾想要攻打魏国,有人对秦王说:“魏国的君主是个贤明的君主,他尊重贤人,国家上下都称赞他仁德,内部团结和睦,现在还不能去攻打他们。”因此,魏文侯在诸侯间赢得了好名声。

材料二:

刘邦想废掉太子,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。吕后得知后非常担心,于是她请建成侯吕泽去劫持留侯张良,强行要求他为自己出谋划策。张良说:“现在天下有四位贤人,皇上一直求之不得。如果你能拿出一些金银财宝,让太子写一封谦卑的信,再派一辆舒适的马车,请这些贤人出山,他们一定会来的。皇上知道这四位贤人的才能,那么太子就有了助力。”汉十二年,刘邦击败黥布后返回,病情更加严重,他更加想要更换太子。当刘邦来到燕地设宴时,太子在一旁侍奉。那四位贤人都跟着太子,他们都已经八十多岁了,须发皓白,穿着华丽的衣服,显得非常威严。刘邦感到很奇怪,问道:“他们是什么人?”四位贤人上前回答,各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。刘邦大吃一惊,说:“我找了你们好几年,你们却一直躲避我。现在你们怎么愿意跟我的儿子在一起了呢?”四位贤人都说:“陛下轻视士人,喜欢骂人,我们受不了这样的侮辱,所以害怕而躲藏起来。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孝,恭敬爱士,天下的人都愿意为太子而死,所以我们才愿意跟随他。”刘邦说:“那就麻烦你们好好辅佐太子吧。”四位贤人为太子敬酒后离去。刘邦也站起身,结束了宴会。最终没有更换太子的原因,就是张良请来了这四位贤人的帮助。

材料三:

有人评论说:“魏文侯对段干木表示尊重,秦国的军队因此没有攻打魏国,这并不是靠法律制度的功效。虽然对国家有益,但并不是值得推崇的。”那么,所谓的法律制度之功是什么呢?就是养三军之士,明确赏罚的命令,严格执法,使国家富强,军队强大。六国的灭亡,都是因为被秦国的军队打败。六国的军队并不是不精锐,士兵的力量也并不是不强大,然而他们最终还是灭亡了,这是因为强弱悬殊,众寡不同,即使他们拥有严明的法律制度,又有什么用呢?就像一个小孩去改变大力士孟贲的想法,孟贲肯定会生气,如果小孩拿着刀和孟贲打架,小孩肯定会输,因为他的力量不如孟贲。但如果孟贲生气了,而小孩对他恭敬有礼,孟贲就不会忍心去伤害他。秦国和魏国的关系,就像孟贲和小孩的关系一样。力量弱小的时候就要注重修养德行,兵力强大的时候就要奋发威力。秦国凭借强大的兵力,威势无敌。但他们能够撤军回国,不侵犯魏国的边境,这是因为他们敬佩段干木的操守,尊重魏文侯的礼遇。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,吕后非常担心,张良就教她请出四位隐士,并厚礼相待,于是太子的地位就稳固了。太子敬重并厚待这四位隐士,消除了刘邦更换太子的想法,这就像魏文侯尊重段干木,使强大的秦国不敢进攻魏国一样。


15答案C.

【解析】诗中的“几看薄月当轩过,惊见阴虫绕砌鸣”两句,实际上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独卧山亭,静观月色流转,忽然被秋虫的鸣声所吸引的情景。这里的“惊见”并非指思绪被惊扰,而是诗人对秋虫鸣叫的意外发现,这种发现更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感,而非打断诗人的思绪。故选C.

16.答案

诗人的“白头心事”在诗歌中得以深刻体现:

①从“卧闻刁斗起连营”一句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战事的深深忧虑。即使身处静谧的山亭之中,诗人的心却依然牵挂着远方的战场,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,正是他“白头心事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②诗中的“汹汹南江浮静夜,寥寥北斗挂高城”两句,描绘出了一幅浩渺而寂静的夜景,这既是诗人眼前所见,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。诗人虽已白头,但心中仍怀有对天地宇宙的敬畏与思考,这也是他“白头心事”的另一层含义。

③“白头心事今如许,惭愧儿童话请缨”两句,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遗憾。他感叹自己年华已逝,无法像年轻人一样为国家效力,这种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,构成了他“白头心事”的核心。

综上所述,诗人的“白头心事”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战事的忧虑、对宇宙天地的思考以及对青春理想的怀念与追求等方面,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诗歌深沉而丰富的内涵。

17.答案

1)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

2)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

3)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18.答案

大块云带有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,而小块云则带有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,都展现出了飘逸轻盈的特点。

19.答案

这个问句并不表示疑问,而是起到了强调和肯定的作用。它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不打伞淋雨的决定,并且以反问的方式提醒读者,打伞会辜负这云和雨的美好,从而加深了读者对于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同。这种反问的句式,既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,又使结尾更加生动有趣。

20. 修改后的句子如下:

多年以前,运动便已被列为治疗情绪障碍的方法之一,其疗效不仅立竿见影、令人信服,而且适用范围广泛。

解释:

原句存在几个问题。首先,“众所周知,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、减轻身体紧张感、改善血液循环,让我们身体更健康。”这句话中,“让我们身体更健康”应该修改为“从而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”,以使句子逻辑更加清晰,表达更流畅。其次,“但是,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,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,大脑强健的‘灵丹妙药’。”这句话中,“但是”应改为“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”,以使转折更为自然,同时“更是”可以省略,避免重复。最后,“疗效不但立竿见影,令人信服,而且适用范围很广”应改为“其疗效不仅立竿见影、令人信服,而且适用范围广泛”,以使句子结构更加平衡,逻辑更加严密。

21. 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恰当语句如下:

①身体疲惫不堪

②适合高强度的运动

【解析】

第一处横线需要补写的句子应该描述的是高强度运动后的身体状态。根据后文“但心情很好,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”,可以推断出此处应该是描述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却很好的状态,因此可以填写“身体疲惫不堪”。

第二处横线需要补写的句子应该与前文提到的“喜欢运动、经常运动的人”形成对比。根据后文“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,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”,可以推断出此处应该是描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高强度的运动,因此可以填写“适合高强度的运动”。

22. 答案D

【解析】

文中的“相信”是动词,表示“认为确实如此或确信不移”。在选项中,A项的“相信”是动词,表示“信任,信赖”;B项的“相信”是动词,表示“认为正确或确实,不怀疑”;C项的“相信”是动词,表示“信任,信赖”;D项的“相信”是动词,表示“认为确实如此或确信不移”。因此,与文中加点的“相信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D项。

( 免责声明:本号对所有原创、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,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。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,如有侵权,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。)